查看原文
其他

南阳卧龙岗,有座“鲤鱼跳龙门”大型砖雕照壁

文化影响力特邀作者 文化影响力 2022-03-29

来源:王玉君美篇

原标题:南阳武侯祠龙门照壁


【编者按】在中国古代传说中,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。比喻中举、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。也比喻逆流前进,奋发向上。一年一度的高考季,也许就是一次鲤鱼跳龙门。编者想到了王馆长讲的南阳卧龙岗鲤鱼跳龙门照壁。


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阳武侯祠内,有一座大型砖雕照壁,格外引人瞩目。这座清代顺治年间的照壁,原立于南阳府文庙前,60年代文庙拆除,龙门照壁就移到了南阳市博物馆的所在地武侯祠内。
照壁又称影壁或照墙,是我国古建筑中用于装饰、遮挡的墙壁。这座照壁是由青色空心砖雕饰而成,正反双面雕。雕刻内容和造型设计,浓缩了不同朝代的多个历史典故,也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缩影。它高6米,宽七米,厚0.7米,有顶、身、座三部分组成。顶为庑殿式,上盖灰色铜板瓦,灰瓦叠脊,装饰古朴。
照壁的主题画面是鲤鱼跳龙门。在照壁的中心部位雕凿了三个拱形透空的门楼,门楼之上雕饰三条腾云驾雾的巨龙,这三个门称龙门。龙门相映之下的是巨浪翻滚中奋力向上跳跃的几条大鲤鱼。
在中间龙门之下的一条鲤鱼已冠似龙头,被浪花托起,跃出水面,奋力向最大的龙门跳去。“鲤鱼跳龙门”的故事流传已久,清代李元的《蠕范物体》里写“鲤……黄者,每发季春逆流登龙门山,天火自后烧其尾,则化为龙。”传说中的龙门,在山西省河津县西北和陕西省韩城市东北,黄河至此,惊涛骇浪,这里两岸峭壁对峙,形如门阙。每年春季,黄河鲤鱼游集在此争跳龙门,跳过龙门则化育成龙。/文化影响力)
“鲤鱼跳龙门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比喻是逆流向前,奋发图强的一种精神,也寓意经年努力,一朝成真,就会飞黄腾达,中举升官。“龙门”也是科举试场正门的代名词,所以,有“欲到龙门看风雨,一登龙门声誉十倍”的感叹。由此可见,莘莘学子想一举成名是何等的艰辛!(编辑/文化影响力)
这座照壁雕塑的三个龙门大小相次。中间门洞最大,左边次之,右边最小,这里隐喻金榜前三名的状元、榜眼、探花,可谓独具匠心!
在龙门两侧,左边雕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,树上有两只逗趣玩耍的猴子,树枝上挂一方印和几只围着蜂窝打转的小蜜蜂,这里是暗喻科举高中后,则可赐爵高升“封侯挂印”。(编辑/文化影响力)
龙门右侧雕一重檐楼阁,阁旁有一只俯首向下的大象和一位拱手作揖的官吏。这组雕塑,反映的是明代科举高中后“入阁拜相”的故事。
照壁左右的两侧,各雕刻有一组盘龙浮雕柱。龙头顶有一只生动逼真的大蜘蛛,这里寓祥瑞富贵之意“二龙戏珠”。
在龙柱内侧刻有一副楹联。上联:化育谁克独参尚歧宫墙瞻美富;下联:文明从兹大启会看庠序起风云。上联大意是:开启中国儒家文化教育的先哲是孔子,能够接受孔子儒家文化思想的熏陶教化,就可以仕途得志,尊享富贵,光宗耀祖。下联的大意是:有志之士在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感召下,在文化、文德、文明和君道、师道、臣道等学问的积累中奋发努力、励精图治,必将成为一代风流人物。
在照壁的最顶端,雕刻了孔子立于大成宝殿中。孔子雕像两旁,以横卷的形式,雕刻了唐代故事“十八学士登瀛洲”。故事出于《新唐书·褚亮传》,唐李世民为网络人才开文学馆,以房玄龄、杜如晦等十八人为学士,分为三番,每日六人,讨论典籍、评研时政以谋治国良策 ,号十八学士。他们功成名就,为天下人所向往,称之为“登瀛洲”。
“瀛洲”是传说中的仙山。据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记载:“海中有三神山,名曰蓬莱、方丈、瀛洲,仙人居之”。也就是说,学子们通过不懈的努力进取,就可以达到像十八学士的理想境界——学而优则仕!
照壁背面的主题画面,同样是“鲤鱼跳龙门”,所不同的是,龙门顶端横卷上是神话故事“八仙过海”,老子居中坐。画面上八位仙人各持法宝,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显示法力。这里寓意莘莘学子们,要像八仙过海那样,各显神通,施展才华,以求得功名。
在照壁背面的左侧,也雕有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,五只鸽子正安详地落在枝头,这里讲的是“五子登科”的故事。在《三字经》中有:“窦燕山,有义方,教五子,名俱扬。”窦燕山教子有方,五个儿子全部登科。这组雕塑隐喻望子成龙,光耀门楣。
照壁背面的右侧,雕刻了一座七级宝塔,塔顶一行飞雁成倒“人”字形,生动地表现了唐代“雁塔题名”的历史典故。唐朝新中进士均在西安大雁塔内刻名,故“雁塔题名”代称进士及第。
在龙门照壁的背面,雕刻有两只引颈长鸣的彩凤,凤头顶雕有小太阳,凤尾处雕刻牡丹花卉,来表现瑞祥吉兆“双凤朝阳”,暗喻学子们考取功名可一鸣惊人享荣华,功成名达!古人云“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立志时。十年寒窗无人问,一举成名天下知”。
这座立于卧龙岗武侯祠内的砖雕龙门照壁,出自明末镇平民间艺人秦德川之手。整座照壁构思巧妙,设计高超、布局严谨、疏密得当。雕塑家把不同的历史题材融为一体,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,极具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装饰艺术。照壁画面雕刻技法娴熟,用笔洗练,用写实与夸张,比喻与想象,透雕与浮雕穿插,塑造出了各种艺术形象,给人以豁朗洞达、清晰逼真之感,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。
龙门照壁,无论是在题材选择和构图安排上都非常成功,充分显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和丰富的想象力,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,是儒家思想的体现。它内容博大精深,精美的雕刻和丰富的历史题材,为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。
南阳文化传播队伍

【跋语】关于这座照壁,一位网名叫“关注世界的”老南阳,还讲了一段故事。


“这个古迹原址在现在新华路王府饭店大门对面。人们都叫大影壁,现在王府饭店那院解放前叫红学,人们常说“红学mang(音)”。即红学门外的意思叫红学mang大影壁。记得小时候家中有客人来,父亲总会帶他们去看大影壁,并给客人讲这影壁的故事传说。很是为这些古迹感到自豪。 文革前大影壁迁到了卧龙岗,当时听说是南阳的古迹太分散,集中一块儿好管理。当时的我虽是孩童,思想还是很抵触,觉得挪了地方就不是原来的了。现在看来当时政府的决定还是对的,其码大影壁躲开了那场噩运而得以保存下来。我家门前有一座古牌坊,象当值得保存,当时也要迁往卧龙岗,但它的命运就沒有大影壁幸运了。上面是木结构的拆了以后拉到卧龙岗,装不起来了,人们缺少古人的智慧。没办法,听说把那一大堆的木头当柴卖3分钱一斤处理了,牌坊剩下大青石的骨架还不失它的雄伟感,但最终也没逃过红卫兵造反派的大破“四旧”。被拉倒的大石头在很多人的努力下被拉走了,当时我想着如果有一天,人们的狂热过后,又怀念起这个古迹时,想把它恢复起来时,谁又会知道它被弄到哪了呢?于是我悄悄的跟上了那运石头的车……”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